一、测试本质与目的
电流定义
泄漏电流指设备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,因绝缘介质存在缺陷(如老化、潮湿)而在火线(L)与零线(N)间形成的非预期电流,数值通常为微安级(μA)110。
典型场景:家电待机状态、设备通电初期绝缘介质极化过程。

检测目标
通过监测L-N间电流变化,判断绝缘整体受潮、劣化或表面污秽状况,预防击穿事故。
步骤 |
技术要求 |
接线确认 |
L极接火线,N极接零线,A极接设备外壳 |
测试电压 |
施加233.2V稳压电源(额定电压110%) |
稳定时间 |
通电后等待1-5分钟,待电流读数稳定 |
测量对象 |
记录L-A端或N-A端的泄漏电流峰值 |
二、标准测试方法
测试设备配置
需使用专用泄漏电流测试仪,并按以下规范操作:
电压施加对象:向L-N端施加高于额定电压的测试电压(交流或直流)
测量端点:测试仪需分别连接L极、N极及设备外壳接地端(A)
操作流程(依据IEC/GB标准)
关键操作误区
错误操作:直接测量L-N间电流(实际需通过外壳接地端间接测量)
正确流程:仅选择L→A 或 N→A 路径电流作为有效数据
三、不同测试方法对比
根据工业实践,存在三类典型测试方案: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四、技术要点与误差控制
测量精度保障
采用屏蔽导线连接测试仪,避免杂散电流干扰15
环境湿度>80%时需启动红外加热装置降低试品表面湿度1
安全限值参考
|
|
|
|
|
|
L/N线差异分析
若L极与N极测试结果偏差>20%,可能原因包括:
滤波器差模电感阻抗不对称
电源负载不均衡导致电流分布异常
核心总结
L极与N极泄漏电流测试需严格遵循 “稳压233.2V、1-5分钟稳定期、L/N→A路径测量” 三要素。其本质是通过量化绝缘缺陷导致的微小电流,预判设备安全风险,其中:
L→A电流反映火线对外壳绝缘状态
N→A电流体现零线接地完整性
双重路径检测构成电气安全的动态监测体系